學習史明先生的行動力◎林啟生
8月8日首訪史明先生,獲益良多。據述民國39年蔣介石來台,家住士林,史明先生為反抗暴政堅持理想,計劃暗殺住在士林官邸的蔣介石,消息走漏開始流亡,歷經各種困境,在基隆碼頭當搬運工,藉機逃亡日本,以賣麵食攤為生,同時不斷深入研究台灣史,嘔心瀝血創作「台灣人四百年史」經典大作,包括英、日、中文版發行,凸顯台灣民族地位的重要性。
在言談過程中,有位視史明先生為長輩的商人,似乎是為慶賀父親節留下禮物隨即離開。爾後某位在電視台教授台灣史的老師來訪,入門立刻恭敬鞠躬大喊:「老師您好!」,且出示一本台灣史的擬稿,請老師指教,卻遭史明先生以嚴肅口吻道:「學歷史人,忠於歷史,所引述的經典都不能馬虎,否則將遺禍子孫,務必謹謓。」該老師頻頻點頭,虛心接納史明先生的耳提面命。
當史明先生知道筆者推動士林官邸導覽活動,立刻送筆者一本作品『我的故鄉八芝蘭-士林』及親手繪製的士林原貌街道圖。自日本返台後,物換星移未曾回士林,詳述士林鄉土風貌,小時候家住士林農事園藝試驗場前-目前的士林官邸,常常進入試驗場抓青蛙與小魚等童年回憶,充分表露對故鄉懷念之情。集革命家、歷史家,實踐家於一身的史明先生感慨地說:「台灣無分化的本錢,住在同一塊土地的福佬人、客家人及原住民應團結一致,結合力量,抵禦外侮。」其務實理想風格,愛鄉、愛土的情懷怪不得受到那麼多敬愛;直接尊乎他-OZISAN。
8月14日參加「終戰省思台灣展望」研討會,讓人印象深刻的小插曲,一貫用行動表達意志的林義雄先生,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靦腆情況下,扼要道出對生命的尊重,關懷鄉土的濃厚感情,幽默地述:「將騰出時間留給比較會說話的李鴻禧教授」;讓李教授發揮幽默口才,詮釋「西方瑞士、東方台灣」,把台灣建設為和平中立的美麗願景。政治人物、文化界、學術界等,可謂是台灣前途的火車頭,像史明先生熱愛鄉土,堅持理念,不僅參與行動,更以忠於歷史精神,寫出讓台灣人追尋台灣歷史記憶。林義雄先生以寬厚胸懷,秉持高品德,辨是非,積極參與公眾事物,兩位前後輩高操情懷、相互輝映、他們積極的行動力,正是全台灣人學習的榜樣。
台灣政治人物應有所取,有所捨,文化及學術界更應積極規劃,有進度的參與行動,全民應凝聚更多創新方法,結合各方資源,具體展現能量。如史明先生一生強調「團結、明確、積極」的行動力,一步一腳印,好好學習台灣一花一草一木,努力經營,那麼「西方瑞士,東方台灣」將不會再是夢。
(作者為原貌文化協會發起人) .....2003-08-22【台灣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