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健康資訊入口網站(臺灣健康資訊網)- 老醫之家系列
(一九九六年三月創刊)
Old Doc Wu's Home-Dr. 吳 昭 新 的 Home Page
(Posted: Jan. 31, 2005)
(回
首頁)
當女性有懷孕的時候,隨著胎兒在子宮內的成長,母體本身也會受影響而有變化,照顧這期間的胎兒的正常成長和母體的健康和平安生產新生兒的學問過去叫做產科學,隨著知識的發展,現在叫做母子醫學或週產期醫學。目標是母子都平安、正常而健康。
有懷孕後的第四 ∼ 六週就可以從母親的尿檢驗知道是不是有懷孕,有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檢驗血中絨毛性腺激素來確定是不是有懷孕。一般在月經過期後的一星期(妊娠第五週)就可以檢驗出來。我們從最後月經 (LMP,last menstrual period) 的日期算出來的嬰兒出生的日期,就是預產期。
預產期 = 最後月經日 + 九個月 + 七天
例如 LMP 為1月1日的人,預產期是10月8日,是 280 天的變相算法。
一般產前檢查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制定的日期來接受檢查。在懷孕28週以前,每四星期一次;懷孕29-35週,每二星期一次;懷孕36週以後,每一週一次;總共約十四∼十五次。
在我國,產前檢查的費用是可以由健康保險來給付的。依據健保局的有關現行孕婦產前檢查之相關規定與注意事項:給付時程(懷孕未滿十七週給付二次,懷孕十七週至未滿二十九週給付二次,懷孕二十九週以上給付六次)合計一共給付十次產前檢查的費用。
在月經過期二星期以上時,就應該到醫院檢查確定是不是已經懷孕。第一次產前檢查最好是在懷孕三個月以前就做。
檢查項目:第一次產前檢查:問診有關家人的疾病史、過去疾病史、過去孕產史,身體檢查包括身高、甲狀腺、乳房、骨盆腔、胸部、腹部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一般血液的常規、血型、Rh因子、梅毒檢查、尿液的常規檢查。在例行的產前檢查的時候會問有關本胎不適的症狀如:腹痛、出血、頭痛、痙攣;身體檢查包括:體重、血壓、子宮底高度(腹長)、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實驗室檢查包括:尿蛋白、尿糖檢查。第二次到第十次產前檢查和第一次基本檢查項目都相同,只是第三次產前檢查的項目中要加做超音波檢查,第五次產前檢查時加做梅毒檢查、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B型肝炎E抗原檢查、德國麻疹免疫球蛋白G檢查。
在下面,關於檢查的細節給大家稍微做說明。在每次產前檢查都會量體重,是要知道體重上升的情形,體重增加太多太快可能是胎兒太大或者可能是有水腫,太少可能是胎兒生長遲滯,懷孕中的體重的增加最適當是12 ~ 15kg,二十週以後以每兩星期增加一公斤是最適當的,如果是每星期增加一公斤就要注意了。血壓在懷孕的時候可能會比懷孕前稍微低一些,在懷孕二十週之前,血壓如果是高過140/90mmHg,就要考慮是不是有慢性高血壓的可能,在懷孕二十週之後,血壓高過140/90 mmHg,那可能是妊娠高血壓,如果高血壓再合併有蛋白尿和水腫的情形時,就是子癇前症,再嚴重時就會引起全身的痙攣就是子癇症,對母體和胎兒的生命都很危險,因此有血壓高的情形的時候應該馬上做適當的治療。大家都應該知道產科的三大死亡原因分別是高血壓、出血及感染,而子癇症和子癇前症都有高血壓的情形。水腫常出現在腳部,如果是全身水腫就要考慮到是不是已經是到了子癇前症的程度。每次產前檢查都要做驗尿,主要的目的是要檢驗尿糖與尿蛋白,當經常發現有尿糖的時候,可能有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或糖尿病,這個時候就需要做妊娠糖尿病的篩選或做飯前、飯後的血糖檢查。約有1﹪-3﹪的孕婦會有妊娠糖尿病,所以如果未能早期發現可能造成巨大胎兒,有時候會使胎兒或母體遭受危險。尿蛋白陽性的時候,可能是腎功能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孕婦本身原來就有腎臟症,但腎臟症不會引起高血壓,所以如果孕婦有蛋白尿又加上高血壓的時候應該懷疑是不是子癇前症。
每一次產前檢查都要量子宮底與恥骨聯合間的距離 (FSD),就是要知道子宮的大小,也就是胎兒的大小,如果懷疑胎兒太小或太大的時候,就應做超音波檢查來做確認。一般來說20週之後,FSD長應該跟週數相同,如懷孕22週的胎兒,FSD應該是22 公分。除了檢查子宮的大小外也要檢查胎頭的位置,就是胎位。正常胎兒在子宮內是倒立的,到了三十六週後胎頭不是在下面時,就是胎兒臀部在下面或橫位時,需跟醫師考慮設法矯正或考慮剖腹生產,才可以避免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意外。
話說胎兒的心跳,胎兒的心跳在懷孕七週的時候就可以在超音波中看到心跳,如果到八週還沒有看到心跳,就要小心是不是子宮外孕或者卵已萎縮掉了。懷孕十∼十二週以上就可以從腹壁上聽到胎兒的心音,如果懷孕十二週以上而仍然聽不到胎心音的時候,應做超音波檢查來做確定診斷。測不到胎心跳有可能是因胎兒較預估週數小、位置較偏、胚胎未發育或者已胎死腹中。
不過,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母親自己來天天產檢,數胎動。正常胎動每小時有三次以上,生第一胎的母親大約在懷孕十九、二十週就會感覺到胎動,多胎的母親,在十七、八週就可感覺到。過少的胎動,每小時少於三次,就表示胎兒有問題,例如當胎兒被臍帶纏繞的時候,因腦缺氧,往往胎動會漸漸減少而死亡,所以數胎動可以提早發現問題。
懷孕的時候測定血紅素、紅血球大小、白血球及紅血球數目及血小板數目也是重要的檢查事項之一。平均紅血球容積 (MCV)小於80 μm3 的時候,可能有地中海型貧血或缺鐵性貧血,如果懷疑地中海型貧血時,孕婦和丈夫都須做進一步的檢查,不同型不會有遺傳疾病的危險,如果夫婦為同型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時,胎兒就有1/4機率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如果證明是缺鐵性貧血的時候,補一補鐵製劑就沒有問題了。如果孕婦有出血的問題時,生產時會有容易出血致死的危險,所以有血小板減少或懷疑有血液凝固的問題時,應該馬上做進一步檢查。至於孕婦的白血球數會比正常人多一些。
孕婦需要確定ABO血型做為緊急輸血時的準備。至於Rh血型,台灣人99﹪是Rh(+),問題較少,但是當孕婦是Rh血型陰性的的時候,就要很小心了,當母親是Rh(-)而胎兒是Rh(+)的時候,母親會產生攻擊嬰兒的抗體,因此這個時候孕婦就需要測Rh抗體,如果Rh抗體是陽性的時候就應該密切注意胎兒有沒有水腫。生產時為預防大出血,一定要準備Rh陰性的血液。
梅毒血清試驗(STS):產前檢查依規定梅毒檢查要做兩次,一次在懷孕早期(第一次檢查時),一次是在懷孕晚期,是為避免孕婦於懷孕間染病而有所遺漏。當確定孕婦染感染梅毒的時候,因為胎兒可能會有先天性梅毒感染及畸型的情形,所以孕婦需馬上接受梅毒的治療,胎兒須做超音波檢查及追蹤,生產時也需要做胎兒臍帶血檢查。
有需要做羊膜穿刺 (amniocentesis) 的孕婦,在妊娠16 ~ 18週時施行,可以檢查胎兒的染色體,診斷各種胎兒染色體之異常如唐氏症,在二∼三星期後可以得到結果報告,如果胎兒有嚴重染色體異常的時候就要終止懷孕。羊膜穿刺和絨毛採樣不一樣,對胎兒本身並無傷害,不過流產機率會稍微提高。有嚴重異常的胎兒,法律允許在二十四週內終止懷孕。
孕婦的年紀越大,胎兒有唐氏症的機率越高,35歲以上孕婦的機率約為1/300,34歲以下孕婦機率雖低,但仍有可能懷孕唐氏症胎兒,還是要做母血的唐氏症篩檢。根據近來的報告,懷有唐氏症胎兒的孕婦的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值會偏低、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β-HCG)值偏高的情形,所以孕婦在懷孕第15 ~ 20週抽血做這兩項檢驗,再配合孕婦年齡和懷孕週數,可以計算出每一位孕婦懷有唐氏症兒的危險機率,其危險機率高於1/270者,表示也屬於高危險群,再進一步接受羊水檢查及遺傳諮詢,以確定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症。因為35歲以上孕婦少,34歲以下孕婦機率雖低,實際上80﹪的唐氏兒的母親是在34歲以下。
如果在一般性產前檢查發現有異常,或者已經知道有家族遺傳病史的產婦,在懷孕期六個月內就需要進行產前遺傳診斷。
感染德國麻疹,大部份的人會具有終生免疫力。懷孕中感染德國麻疹的時候,胎兒會有先天德國麻疹症候群及有畸胎的比率較高,應提前施打德國麻疹疫苗以避免懷孕中感染德國麻疹。一般女性在國中、國小期間在初經之前,就應該接受德國麻疹疫苗的接種。
為避免感染B 型肝炎,國家規定所有新生兒出生後需按時接受肝炎疫苗的接種,e型抗原陽性的母親,新生兒需於出生二十四小時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的免疫球蛋白。(請參照第八章幼嬰兒健康檢查)
【回老醫之家】
【症狀到診斷】 【看病小常識】 【專業區】【回健康檢查首頁】
【回疾病別索引首頁】【肝臟病】【國外醫學有關網址】
(吳昭新;by Jau-Shin Wu, M.D.; Posted: Jan. 31, 2005)
(TMN) Since June 09, 2002

(Olddoc): Since Jan. 01, 2008

(TMN): Since Jan. 01, 2008

(H-check): Since Jan. 01, 2008

(H-chk-prenatal): Since Jan. 0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