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健康資訊入口網站(臺灣健康資訊網)- 老醫之家系列
olddoc
(一九九六年三月創刊)
Old Doc Wu's Home-Dr. 吳 昭 新 的 Home Page
一般血液常規檢查健康檢查結果解讀

吳昭新 醫師 編輯 (by Jau-Shin WU, M.D., Ph.D.)

(Posted on Sep. 04 1996; Last updated Feb. 03, 2005)
(回首頁)

第四節 一般血液常規檢查

參考值
(一)紅血球數 (RBC):RBC: 男性:450 ~ 600 x 萬 / cubic mm, 女性:380 ~ 530萬 / cubic mmT3:80~180 ng/dl;
(二)血色素量 (Hemoglobin,Hb):Hb: 男性:13.0 ~ 17.0 gm/dl, 女性:11.5 ~ 16.5 gm/dl
(三)血容量 (Hematocrit, Ht):Ht: 男性:40 ~ 53 %, 女性:35 ~ 47
(四)平均紅血球容積 (MCV), 平均紅血球血色素量 (MCH), 平均紅血球血色素濃度 (MCHC)
MCH: 27 ~ 32 pg;MCV: 80 ~ 100 cubicμm;MCHC: 30 ~ 36 %
(五)網狀紅血球:0.2 ~ 2.0 %
(六)白血球數和其分類 (WBC & Differentail count);WBC: 4,500 ~ 10,000 / cubic mm;嗜中性:1,800 ~ 7,000;帶狀核:100 ~ 2,000 ;分葉狀:1,100 ~ 6,000 ;嗜酸性:0 ~ 700;嗜鹼性:0 ~ 150;單核球:200 ~ 950;淋巴球:1,500 ~ 4,000
(七)血小板數:120,000 ~ 350,000 / cubic mm
(八)紅血球沈降速度 (ESR):男性:< 10 mm / 1 hr,女性:<15 mm/ 1 hr
(九)出血時間:< 五分鐘
(十)「前凝血?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10 ~ 13秒
(十一)「部分凝血激素時 間」(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 PTT) 試驗: 30 ~ 45 秒
(十二)血型:一般血型的檢查有兩種:ABO血型和 Rh 血型。

(參考第二章 人體的構造和生理)

血型:

血液中有「血球」和「血漿」兩種 成分。

血型在有必要輸血的時候是最重要的檢查。ABO血型有A、B、O和AB四型。ABO血型在輸血時,例如A型血清中有anti-B,所以如果A型者輸入B型血會引起嚴重的溶血性輸血反應,反過來B型血型的人也不能輸入A型血液。Rh 型分Rh陽性和Rh陰性,台灣人絕大多數的人是Rh陽性(有D抗原),Rh陰性的人只佔人口的0.3%,這些人需要輸血時,必須輸Rh陰性的血,所以需要輸血時很難找同樣是 Rh 陰性的血,Rh陰性的女性還孕時,如果丈夫是Rh陽性時胎兒很可能是Rh陽性,這樣母親就產生RhD抗體,而胎兒很可能因此產生水腫胎兒。如果Rh血型陰性孕婦再度懷孕Rh陽性胎兒的時候,會激發產生更多的抗體,容易引起新生兒溶血病,因此Rh血型陰性孕婦要注意要按時檢測Rh抗體,當有Rh抗體出現就應該密切注意胎兒有無水腫,如果懷孕中有出血、流產時,或生產後,都需要在72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生產時最好有Rh陰性血液備用。一般人都需要平時就知道自己的血型以備萬一需要輸血時之用。白人Rh陰性的人佔全人口之15% 因此這一種情形較少。

血液系統的病態:1.貧血,2. 出血,3. 惡性增殖 (血癌-白血病)三種情況

1. 貧血

當紅血球、血紅素或血容量減少到一定標準以下時就叫做貧血。所謂紅血球、血色素、血容量和一定標準我們已經在前面講過。紅血球是血液中的三要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之一,具有搬運氧氣到身體各部份的作用。(參考"人體的構造":血液系統)血紅素是紅血球中的主要成份,是由鐵 (heme) 和珠蛋白 (globin) 所構成。血紅素在肺部與氧結合後經過血流的流動把氧搬運到身體各部份組織來供其利用。血球容積比是血球(主要為紅血球)在整個血液中所佔的體積的比率。當紅血球數在男性少於450萬,在女性少於380萬;血紅素量在男性少於13.0 g/dl,在女性少於11.5 g/dl;血容量在男性少於40 %,在女性少於35 % 時就是貧血了。

貧血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類,生產量的減少和破壞的增加。

  • (一)紅血球的生產量減少:
    • 1. 血紅素的生成減少(缺鐵性、地中海型貧血)
    • 2. 骨髓內的生產減少(再生不能性、骨髓增殖性白血病)
    • 3. 骨髓被取代(癌症、淋巴癌)
    • 4. 慢性疾病
  • (二)紅血球的破壞增加:
    • 1. 血液流失
    • 2. 溶血
      • A) 內因性:
        • 紅血球膜(遺傳性球狀紅血球症、橢圓狀紅血球症、發作 性夜間血紅素尿症)
        • 血紅素(鐮狀紅血球貧血、不穩定血紅素)
        • 氧化(G-6-PD:葡萄糖-6-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 )
        • 醣原酵解(丙酮酸鹽激酵素)
      • B) 外因性:
        • 免疫性(自體免疫、藥物)
        • 微血管致病性(TTT,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 感染症
        • 脾臟機能亢進症
各種貧血:
  • 1. 缺鐵性貧血:

    因鐵分的攝取量減少或因慢性的失血所引起的鐵的流失而引起。

  • 2. 巨大紅血母球性貧血:

    因食物中缺乏為製造血紅素所需的葉酸或維他命B12而引起。

  • 3. 再生不能性或再生不良性貧性:

    因製造血球的骨髓因某些原因以致失去或減低製造紅血球的功能而引起。如下舉的各種原因都會引起: 因藥物、放射線、化學物品、感染、自體免疫等各種原因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而起。當原因不明時就叫做特發性。

  • 4. 外因性溶血性貧血:

    紅血球的生命自在骨髓中製造出來到最後因老衰破壞而自血液中消失一共只有一百二十天的生命,但紅血球因某些特別的原因,不能活到天壽的一百二十天就破壞掉因而所引起的貧血就叫做溶血性貧血。大部份的原因是由於在血液中產生了對紅血球膜的自體免疫抗體以致使紅血球破壞引起溶血,引起這一種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很多,有些則常常查不出原因。

    其他如病毒感染、藥物、惡性淋巴腫、結締組織病、脾臟機能亢進症、陣發性夜間血紅素蛋白尿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及微小血管病變等都是引起外因性溶血性貧血的原因之一。

    發生溶血性貧血時,除了有貧血的症狀外,還有輕度到中等度的黃疸出現,也常常有脾臟腫大的症狀。

  • 5. 內因性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除了在上面所談到的外因性原因外,還有一些是因為紅血球本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叫做內因性的溶血性貧血。如先天性球狀紅血球和橢圓狀紅血球症是因紅血球的形狀不正常,以致使紅血球膜容易破壞而引起溶血,發作性夜間血紅素尿症則因為紅血球膜的先天性異常而在夜間睡眠時,因呼吸變淺以致血液變酸性時引起血管內溶血而致血紅素排泄在尿中的病狀。又如因異常血紅素所引起的鐮狀紅血球症和不穩定血紅素症也都會使紅血球容易破壞而引起溶血。

    另外在台灣地區較常見的葡萄糖-6-磷酸去氫酵素缺乏也會引起溶血性貧血。葡萄糖-6-磷酸去氫酵素缺乏性溶血症常會因服用某些特殊藥物時引起發作,因此有這一種體質的人服用藥物時應特別注意,對於某一種藥物有反應時應該記住下來,以後就醫時應該告訴醫師以避免因使用該藥物而再引起溶血。這一種體質的病人當攝取蠶豆時也會引發溶血,因此也叫做蠶豆症。有這一種疾病的新生兒,出生後的新生兒黃疸會較深而時間較長,當新生兒有這樣的症狀時,應馬上懷疑是否有這一種體質。

  • 6. 地中海型貧血:

    我們常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地中海型貧血這一名稱,這是台灣地區較多的先天性貧血症的一種。因為基因配合的不同,症狀也各有程度上的不同,從沒有症狀的到有嚴重症狀的都有。即使沒有症狀,但因為會遺傳給下一代,因此需要做篩檢以減少生下帶有嚴重症狀的後代。

    地中海型貧血是因為生產血紅素的基因的異常,生成異常血紅素來,以致紅血球變小而每一個紅血球的血紅素量變少所引起的缺少血紅素的貧血。

    因異常基因的不同可分為兩種,即甲型和乙型,又因異常因子的多寡所致的貧血程度和症狀的輕重而分為無、輕、重型貧血。甲型重型嬰兒多生產候不久即死亡,乙型重型嬰兒則出生幾個月後開始有貧血的症狀,以後須持續以輸血維持生命。懷有甲型重型貧血胎兒的孕婦會有高血壓、子癇前症、出血等合併症。

    此種遺傳性貧血分佈在台灣、大陸南部、東南亞、地中海周圍地區,在台灣此病的帶基因者約有人口的百分之六,帶基因者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須做篩檢找出,以避免生產重型貧血嬰兒。

    現在所有的孕婦都需要在做產前檢查時做地中海型貧血的篩檢,以避免生產重型貧血的嬰兒。
  • 7. 續發性(二次性)貧血:

    因血液的流失或血液系統以外的各種疾病原因所引起的貧血叫做續發性的貧血。如腸胃道出血、慢性感染症、慢性腎衰竭、惡性腫瘍、肝硬化症等都會引起續發性的貧血。因此當有貧血症狀時應該先考慮是否有腸胃道出血,如消化性潰瘍、大腸癌以及各種其他慢性疾病。

貧血的檢查:

當懷疑有貧血時,應做紅血球數、血紅素量、血球容積量、網狀紅血球數、血清鐵、TIBC、血清Ferritin、血清Transferin、血紅素電泳以及直接型和間接型膽紅素濃度等檢查以鑑別是屬於哪一型的貧血。

2. 出血:

當血管出問題的時候,血液就會從血管流出來就是出血,當人體有出血的時候,人體就會發動止血作用來止血,跟止血作用有關的要素有血小板、血液凝固因子和血管本身三件要素。

當血管有損傷的時候,血小板就附著在損傷的地方開始凝集,而凝固因子也參與使凝集快變大而賽住出血的地方,因此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的功能出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生出血。出血時間是用小刀片在耳朵次一個小傷口讓血液流出來候,量多久時間候流血會自然停止,當血小板的數目減少的時候這個出血時間就會延長。所以出血時間和血小板的數目和本身的功能是否正常有關係。血小板的減少的原因跟製造和破壞有關,跟在前面所講的貧血的原因一樣。平常比較多碰到的疾病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症、骨髓的疾病和肝硬化症等。此外血管本身脆弱或彈性減少的時候也會出血,紫斑就是在皮下的出血。紫斑是出血性疾病的症狀之一種,在皮膚下出現紅紫色的斑點 ,其實它的本質是出血性疾病因還會有其他跟出血有關連的症狀如:粘膜出血、關節 出血、腸道出血、尿道出血等等。因此,如果發現皮膚上有紫斑出現,還需要注意是 否有流鼻血、下血 (便血) 、血尿等症狀,這些都是同一病因所造成的。

紫斑的顏色剛出現時是紅色,然後就由紅色、紫紅色、紫青色、青色、綠色、黃色依 次變色最後褪色而消失。因此紫斑的顏色就因為發生後的時間的長短而異,通常在二 至四週內會消失。另一方面,血液的凝固,是靠血中的血液凝固因子的存在才會凝固的,而血液凝固因子,大部分是跟白蛋白一樣,只有在肝臟生成,因此當肝臟機能受損傷的時候,肝臟生成凝固因子的能力也就減低,血中的血液凝固因子的濃度減少,也就較容易流血不止。在臨床上,我們常看到嚴重肝病末期的病人,全身到處有紫斑出現,就是這個原因。「前凝血沒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 和「部分凝血激素時 間」(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 PTT) 試驗,是測定血液凝固因子有沒有缺少的檢驗方法。缺乏血液凝固因子時,這兩種試驗的凝固時間都會延長。

3. 血癌:

血癌是對於白血病的一種通俗的說法,也就是白血球的癌症,是白血球的不正常的生成的結果而使白血球中的不應該在末梢血液出現的未成熟的白血球出現在末梢血液中的疾病,其實同樣的情況也可以發生在紅血球和血小板。平常白血球的數目會增加很多,尤其是慢性白血病的時候,不過有時候白血球的數目好像在一部份急性白血病病例並不一定會增加,所以不要只以白血球的數目的增加就認為是白血病,應以成熟的白血球的出現做為診斷的依據才可以。通常有細菌性感染的時候白血球的數目增加也會增加,而在病毒性的感染的時候反而會減少,所以檢查結果白血球的數目正常甚至減少,但有未成熟的白血球時,應該考慮白血病的可能性。 另外,當有出血傾向,如紫斑的出現而前凝血?或活化部份凝血激素時間延長時應該考慮血液病或者嚴重的肝臟疾病。

關於疾病、健康、醫療、就診有疑問嗎?
請到篩選過的
台灣醫藥資訊網頁 總索引

您想增加醫藥常識嗎?老醫為您每天選一篇,每週五篇,
一年二百六十篇。
“老醫每日精選一篇”

【健康資訊網首頁】【老醫之家】【回分類索引首頁】【症狀到診斷】
【看病小常識】【專業區】【肝臟病】 【國外醫學有關網址】

(吳昭新醫師; By Jau-Shin Wu, M.D.,Ph.D.; May 10, 1996 初稿;Jan. 20, 2005 修訂 )

(TMN) Since June 09, 2002
(Olddoc): Since Jan. 01, 2008
(TMN): Since Jan. 01, 2008
(H-check): Since Jan. 0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