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健康資訊入口網站(臺灣健康資訊網)
-
老醫之家系列
(一九九六年三月創刊)
Old Doc Wu's Home
-Dr. 吳 昭 新 的
Home Page
如何找好醫師?
吳昭新 醫師
著
(by Jau-Shin WU, M.D., Ph.D.)
(Posted May 10, 2009)
(回
首頁)
如何找好醫師?
醫學倫理、「醫德」、良醫、名醫
我年輕時很討厭醫師是事出有因的。有一次還是中學生時,陪母親去看病看到醫師對待病人的那一種驕傲自大的態度引起我很大的反感。後來依順父母的意願不得不投考醫學院,但因個性使然不自覺中只知埋首於獲取醫學知識,畢業後當醫師執行自己的職務時也只知盡醫師的職責去對病人做最好的醫療並沒有特別去注意或關心自己對於病人的態度。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一切行為態度都是照著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在做,雖然沒有刻意要去怎麼做,依現代的醫學倫理的觀念來評價時,應該是屬於有倫理道德的一類,但是這些都是我與生俱來的本性的表現,不是刻意去學習得來的結果。
醫學倫理、「醫德」:
我所要說的是,醫學倫理並不是可以教得出來的,是人的本性,當然我也不否認教導可以讓具有灰色地帶的本性的人靠向倫理道德方向傾斜,我也希望有更多這樣的醫師。讓所有的醫學從事者知道什麼是醫學倫理是應該的,但是我們不能太依賴或信任教學的成果,我看到醫學期刊上所登載的文章說,在教壇上教醫學倫理的教授一下講台談的是如何從醫療事業增加收入的話題,醫學倫理學可以當做一種學問來教學、研究,但絕不能太信任依賴其效果。容許我再提起我的口頭禪,所有的事情都在兩極端間的一個光譜,人性也是一樣,俗語不是說嗎?「一樣米飼百樣人」(台語),每一個人的本性都不一樣,你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有同樣的道德倫理標準,醫師有好醫師也有沒有道德的醫師是天經地義的。
所謂「醫德」是片面的認知,從前一般人認為醫術是賺錢的工具,後來則病人死亡也是賺錢的機會;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在漫長的時間裡,慢慢地改變了。醫師救病人是醫德?,死人賠錢是應該?既然法律認為醫療是契約行為,醫師犧牲自身的人性化醫療,已變成落伍的觀念,醫德和契約行為相互矛盾的,所以也不要過分要求,只能看那一位醫師的人性如何,而一個人的人性是與生俱來的,可能由教導而有一些進步,但不要寄予太大的期望。
良醫、名醫
最近,我在報端上看到良醫、名醫的爭論,良醫的確是好事一件,希望每一位醫師都是良醫,但獲得良醫的尊稱後變成名醫則問題就發生了。一個人的體力總有極限,不可能對每一位病人都能盡應有的診察程序而再能增加服務病人的人數,所以良醫一旦變成名醫而服務病人人數增加到能負荷的極限時不再是良醫了,良醫和名醫是不可能兩全的。病人千萬要記住不能在名醫中尋求良醫。
既然說良醫、名醫不能兩全,那怎樣才能找到良醫,也就是好醫師,再來怎樣的醫師才是好醫師呢?一個醫師要能仔細聽你(病人)的病情也就是病人內心的痛苦和希望,並且能給你做詳細的診察又能詳細給你說明病因、病情的情況時才能稱為是一位良醫,這樣他就要花較長的時間在你身上。現在的健保制度給醫師的診察費用是數人頭的,這樣這一位醫師的收入就要減少,他願意收入減少也要為你服務,這就是好醫師,這樣的醫師當他知道你的病情不屬於他能處理的範圍時他就會把你轉到適當的專科,他是內行人所以他的判斷絕對比你正確,好醫師絕不會把自己無法處理的病人留下來診療,不過要如何去找一位好醫師才是問題。
如何找好醫師
那麼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好醫師呢,究竟有多少好醫師呢?如我的口頭禪,社會各界、各領域有多少好人,就有同樣比率的好醫師,好、惡兩極端之間有具有好、惡不同比率的各種醫師,極端好或壞的醫師實際上是很少的,絕大部分之醫師都在這兩極端之間,在這些醫師中能找到屬於好的部分較多的醫師就算你運氣好。像我自己在醫界打滾四、五十年的老兵自第一線退下來後已十五年了,年輕醫師你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老同事也差不多都退休了,偶而碰到舊識也已擔任相當職位的人給你介紹,雖然也會有方便之處,但這種情形並不多見也是事實,在這現時的社會上並不一定能獲得後輩的善意對待,用俗話說年輕人不一定會買帳,有時候反而會遭遇反效果,這時只好摸摸鼻子自想辦法,所以即使是醫界老兵,情況也跟一般病人沒有什麼兩樣。
偏偏年老了身體各處機器都舊了,並不像年輕時十年二十年都不需要看一次病,可以說倆老都健在時,每一、二星期都得找一次醫師,在這個需要熟人幫忙的關鍵時刻反而沒有人可依靠,就要自己想辦法。只好硬著頭皮一個一個去試,運氣好的時候第一、二次就會碰到好醫師,運氣不好就要找好幾次才會碰到好醫師。我已說過好人好醫師並不是沒有,社會上任何一種領域裡有多少好人,就有一樣多的好醫師。
不講道理的病人讓良醫難為
不過話說回來,無理的病人也跟不好的醫師一樣多,這些不講道理的病人也會給好醫師帶來困擾,所以不能只單方面怪醫師。這些不講道理的病人讓好醫師退卻三步,也不得不採取防衛自己的動作,因為每一位醫師也需要跟一般人一樣活下去也有需要照顧的親人,尤其社會的進步,不,也許應該說是社會的變遷,使社會一般的價值觀道德觀也有所改變時,你就不能只提落伍的「醫德」觀念,因為醫師依照舊醫德觀診救病人時帶來的可能是牢獄之災,且連累到無辜的自己的家屬,不是有俗語說嗎?「法律說是維護正義,其實是在保護邪惡」,吃過法律之虧的醫師一個個改學醫學法律就是一個證明。
就醫師而言,一百個醫師就有一百種個性、脾氣,有些醫師確實很自傲,絕不會聽你的請求也不給你解釋你的疑問,有些自認有學識自視甚高者,根本不理會你的想法,有些沒有自信者則會擺出權威來唬弄你,沒有辦法,這是人性的弱點,社會的現實,如何儘早找到好醫師,一切就要看你的運氣、耐心和識人的能力,不必埋怨。
【台語文讀本】
【台語天地首頁】
【台灣健康資訊網首頁】
【老醫之家】
【台灣歷史年表】
【台灣情】
【李友專-皮膚科】
【李秉穎-兒科客棧】
【錢大維-榮總兒童醫學網】
【台灣癌症防治網】
【彰基腫瘤中心】
【醫網珠璣-老醫精選】
【回老醫之家首頁】
【回症狀到診斷首頁】
【看病小常識】
【回專業區首頁】
【肝臟病】
【健康檢查解讀首頁】
【國外醫學有關網址】
【疾病別分類索引】
(吳昭新 醫師; By Jau-Shin Wu, M.D., Ph.D,:May 10, 2009 )
關於疾病、健康、醫療、就診有疑問嗎?
請到篩選過的
台灣醫藥資訊網頁
的
總索引
您想增加醫藥常識嗎?老醫為您每天選一篇,每週五篇,
一年二百六十篇。
“老醫每日精選一篇”
Web
www.tmn.idv.tw
(TMN) Since June 09, 2002
(Olddoc): Since Jan. 01, 2008
(TMN): Since Jan. 01, 2008
(Com-sense) Since Jan. 01, 2008
(gooddoctor) Since May 10, 2009